前 50 名熱門公告板

[溝通] 【趙成鎮的唱功】IU正規專輯1-5音效解析

https://community.fanplus.co.kr/iu/73670586

成長,各部分經濟的空間佈置
LAST FANTASY,歌曲中罕見的豐富管弦樂
現代,各種顏色與樂器變化的聲音平衡相匹配
PALETTE,合唱平衡感極佳
LILAC,主唱,強調中音和濾波合唱,
透過在地面上下左右分佈頻率實現三維立體效果

[體育韓國通訊員趙成鎮] 韓國藝術學院音響藝術系教授林亨俊發表了對IU常規專輯聲音的分析。林亨俊教授是一位擁有超過25年經驗的資深音響導演,他曾在因製作傳奇搖滾樂隊AC/DC的專輯而聞名的“Albert Studio”擔任駐場工程師,並擔任韓國最大的音響工程師協會KASA(韓國音響工程師協會)第9任會長。林教授曾與 1,000 多位藝術家合作錄製唱片,目前正在準備一篇關於杜比全景聲 (Dolby Atmos) 立體聲研究的博士論文(世宗大學),此前他已獲得鼓聲研究碩士學位。有關林亨俊教授的更多信息,請參閱2月1日《體育韓國》的文章《趙成鎮的歌唱實力》。後續我們也會透過著名音響專家對IU的迷你專輯進行音響分析。

以下是韓國藝術學院林亨俊教授對IU完整專輯的聲音分析。為了方便起見,我們想澄清一下,分析是以每張常規專輯的主打歌為中心的。

第一張專輯成長

適合多種合唱和效果人聲的經濟型空間佈局 / 令人印象深刻的人聲和合唱編排 / 具有大量單聲道特徵的整體構圖

我們選取《Boo》和《It's Okay (Rock Version)》兩首正規專輯的混音音效,重點分析了其空間排列和樂器的效果。縱觀上述兩首歌曲,眾多合唱和效果人聲的整體經濟型樂器編排,以及透過它的人聲和合唱的編排,都令人印象深刻。

鼓(尤其是通通鼓)和打擊樂器、帶有效果器的鍵盤和貝司以及主唱被放置在中央,而帶有驅動音樂的和弦的伴奏吉他以及合成器和打擊樂器則被放置在左右兩側,以創造音樂的空間感。合唱的多層次為原本單調的音樂增添了活力和樂趣。具體來說,合唱主要由兩種形式組成。以‘Boo~’為代表的合唱部分,向左右廣泛展開,與人聲交換,聲像也向左右廣闊的空間擴散,與此相對,由和聲構成的合唱部分,則排列接近單聲道,支持主唱,並以中心為中心。總體來說,它具備單聲道的許多特點,但也提供了設備來補充它們。

這些空間編排特點也類似地出現在後續歌曲‘It's There (Rock Ver.)’中。在許多情況下,伴奏吉他會被加倍並且聲像會在左右兩側聽到,從而形成立體聲像,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如上所述,只有一把伴奏吉他位於中央,從而形成整體單聲道氛圍。

對此有幫助的是鼓演奏,而不是取樣。它似乎以單聲道錄製的氛圍聲為中心,而應該向左右擴散的鈸的空間排列在中心聽到更多。

透過比較兩首歌曲的波形可以看出,與《Boo》相比,《It's Okay (Rock ver.)》的最終母帶處理限制較少。

第二張專輯《最後的幻想》

流行音樂中罕見的豐富管弦樂 / 透過節奏與真實管弦樂的和諧互補彼此的不足 / 透過獨特的混響控制營造出生動的感覺

以《你和我》為例進行分析。在一首歌曲中看到如此豐富的管弦樂編曲並不容易。這首歌從開頭就強調管弦樂是主要元素。

這首歌由音響導演趙俊成混音,由於混響(在錄音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技術,可以產生彷彿在寬闊空間中演奏的迴聲效果)的色彩並不暗淡,所以聽起來感覺不是宏大,而是活潑。

如果在 Hall 系列中為管弦樂隊應用大量深層混響並將空間推回,管弦樂隊會變得非常宏大,但它在引領這首歌曲時保持了相當集中在中低音域的音調。當壓縮程度較高的底鼓、小鼓和貝斯與管弦樂隊結合時,整體頻率可能會被壓低,這可能會損害這首輕快歌曲的意圖,但在混音結果中,採樣的節奏和真實的管弦樂似乎互相妥協,互補了彼此的不足(?)。

在緊湊的鼓點組合中,可以感受到對 80 年代迪斯科樂隊(如 Boney M、Village People 和 Genghis Khan)的懷念。可以看出它是上一首《Good Day》樂器平衡的延伸,但在《You and I》中,與銅管樂器的作用很重要的《Good Day》相比,弦樂的作用增加了一點。為了營造出如此戲劇性的感覺,他們可能對弦樂使用了精巧的音量自動化功能(根據預定值自動改變音量值,通常在錄音和混音時用於平衡聲音),並在重要部分調整樂器的節奏。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發現低音區的平衡,特別是在詩句這樣的部分,被埋在許多樂器之中,與一般的人聲壓縮不同,而且八度音程混合得比高音區部分更響,質感也不同。

第三張專輯《現代時代》

弦樂、銅管樂、鋼琴、打擊樂、吉他、貝斯、合唱等 / 多種樂器「傾瀉而出」的聲音 / 根據音樂和樂器的變化,調整人聲的平衡,嘗試各種變化

主打歌‘Pink Shoes’被當作樣本進行分析。該曲以搖擺風格的鼓聲為基礎,除了木管樂器和豎琴等樂器外,還採用了弦樂、銅管樂、鋼琴、打擊樂、吉他、貝斯和合唱等多種樂器。

聽《You and I》和《Pink Shoes》,似乎歌曲中的人聲平衡隨著音樂和樂器的變化而發生了很大變化。可以推斷,在應用壓縮器(一種壓縮音量差異,即大聲和小聲之間的差異,在錄音中必不可少的功能)後,人聲平衡的改變在自動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以配合歌曲的流程,聽起來有些一致。

此外,即使在眾多樂器中,人聲也能清晰地傳達。其在音樂中的層次大小與“樂隊音樂”相當,其中人聲平衡與樂器組大約為 1:1,人聲被視為一種樂器,並具有與其他樂器相似的平衡。相較之下,合唱部分則有相當大的分量,有時,它的音調比人聲更刺激,而且傳達得更清晰。

在《You and I》中,就像《Pink Shoes》一樣,隨著歌曲的變化,人聲的平衡似乎也隨著音樂的流動而改變。

總體來說,混音與之前在《你和我》和《美好的一天》中聽到的底鼓、貝斯和小鼓節奏佔據全部空間的風格有很大不同。中低音部分顯得很空洞。感覺比之前的主打歌還要薄弱一些。樣本鼓聲和真實鼓聲之間可能會有差異,但我認為這更多的是由於母帶處理的影響。

第四張專輯《PALETTE》

合唱的平衡比人聲更明顯 / 緊湊的底鼓和小軍鼓佔據中心位置 / 貝斯以線的形式演奏並填補了缺失的空間

主打歌‘Palette’進行了採樣和分析。最大的特色是合唱部分的平衡,比人聲更有存在感。

分層的打擊墊樂器在立體聲中左右分散,除了放置在中心的節奏樂器和偶爾從左到右和從右到左移動的搖動型樂器外,樂器空間排列似乎幾乎完全在中心和左右立體聲方向上展開。 (不尋常的是,結尾處出現的鐘錶指針聲音被放置在對稱的“滴答”圖案中,但位於中間和右側。)正如在《You and I》中聽到的概念一樣,緊密的底鼓和小軍鼓佔據中心,幾乎沒有混響,集中在中低音區(當然,《You and I》中底鼓的音高和密度比《Palette》中高得多,也硬得多),貝斯以線狀演奏,起到缺失空間的作用,並以分離集中在高音區的人聲和節奏部分。與主唱的混響幾乎聽不見相比,合唱聽起來更乾燥,並且位於主唱的前面,給人一種清晰的存在感。尤其是低頻人聲,低了一個八度,卻相當響亮。這點和趙俊成導演對IU歌曲的混音似乎有相似之處。

這首歌中G.Dragon的饒舌以Main為中心,左右兩邊的double負責中高音,中間也有double。整體來說,人聲創作中的大膽部分比較大膽,節奏和樂器則保持了穩定的平衡。

除了過濾低頻人聲外,我還使用了諧波系列效果器來創建紋理並將其調高,然後將樂器放置在中頻和低頻範圍內,將旋律拖到底鼓和小軍鼓上並移動人聲(尤其是合唱)這樣我就可以專注於人聲了。這使得聽眾能夠輕鬆記住這首歌。

第五張專輯 LILAC

主唱具有強調中音和濾波合唱的特點 / 幹合唱副歌和主唱通過調整混響量來改變音調 / 通過分配地面的左右和頻率的上下,很好地表達了歌曲的立體感

主打歌《Lilac》的特色是主唱帶有強調的中音和經過濾波的合唱,與《Palette》的聲樂形成對比。音響導演具鐘弼負責混音。

與前奏的復古吉他聲一樣,主唱以混響尾音開始,感覺很“長”,因為它填補了下一句歌詞出現之前的空隙。除此之外,人聲還會不時被切斷,下一句歌詞出現之前的間隙會使用濾波器進行延遲連接。 (實際上,這裡那裡都使用了各種類型的延遲)但是,與此同時,通過控制混響的量和改變音調,幾乎沒有混響的干合唱中的副人聲和主唱也不會令人感到無聊。與混合了《調色板》、《粉紅色鞋子》、《你和我》的趙俊成導演不同,他在許多地方積極使用基於時間的效果器(例如混響和延遲)。

中音始終被強調,由底鼓和小鼓以堅實的聲音帶動節奏(可能是由於在基本樣本音調上添加了顯著的壓縮),而大多數其他樂器都集中在中高音區。因此,突然承擔低音域的低音對於透過樂器的頻率排列來穩定歌曲的混音起著重要作用。

天平上有一部分讓我疑惑,“這意味著什麼?”聽合唱部分的時候,《只愛我到這個春天》裡的「春天」部分突然變得更大聲,我想那可能是故意的。 (實際上它按照“愛我/只到這個/春天”的順序逐漸增加一點)。整體來說,樂器的排列分為負責高音域的鍵盤系列樂器、負責中音域的人聲、小鼓、吉他和底鼓、負責低音域的打擊墊和貝斯。

這是一個非常系統性的分析。

粉絲們同意這個說法嗎?

0
0
報告

作家 kjPanda567

報告 [조성진 가창신공] 아이유 정규앨범 1~5집 사운드 분석

選擇原因
  • 髒話/貶低性言論
  • 淫穢
  • 促銷內容和桌布貼文
  • 個人資訊暴露
  • 誹謗特定人
  • ETC

如果有虛假報告,服務使用可能會受到限制。
你可能處於不利地位。